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我校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运行绩效评估考核成绩突出

    发布时间:2013-01-29 浏览次数:

    根据《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于20127月组织专家对全省已建成并运行3年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就过去3年(20091月至201112月)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评估方式采取专家现场查看和会议集中评估相结合,评估重点围绕各实验室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三方面开展。评估结果于近日在科学技术厅主页上向社会各界公布。全省接受评估省级重点实验室共34家,其中,15家被评为优秀,19家被评为合格,优秀率不足50%。目前,我校拥有4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均参加了本次评估并顺利通过考核。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合格,优秀率为75%,居全省高校之首。令人欣喜的是,我校张克勤教授率领的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在此次全省范围内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绩效评估中综合评分排名第一。此外,评为合格的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综合评分排名16位,仅一步之遥即迈入优秀行列。

    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批准建设,1997年开始运行。以此实验室前期发展基础为依托,在现任实验室主任张克勤教授的带领下,实验室于2003年、2007年相继获得科技部“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称号。目前,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特色生物的物种与遗传多样性、资源微生物利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与修复等几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实验室无论在基础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五年,实验室主持承担了多项科技部973课题、973前期、国家基金重大计划、国家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项目,并于今年新立项了以实验室主任张克勤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总经费3800万元)。尤其受人瞩目的是,实验室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10年连续在60%以上(2011年高达78%)。实验室在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方面成果丰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一等奖8项、国家发明金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1项等诸多奖项。实验室从产学研角度出发,针对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了科研成果的生产转化,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8项,线虫微生物农药和酒精发酵新技术2项成果实现产业化,酒精发酵新技术在全省25家企业进行推广。近年来,实验室实现第一作者在Science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突破,在微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的国际学术刊物PNASPLoS PathogensSystematic BiologyFASEB J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86篇,其中影响因子9以上5篇(几乎都受到国际学术刊物评述),出版专著7部。此外,实验室承担建设的“中国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微生物库”已正式向社会开放,并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成了微生物功能基因库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纯化合物文库。实验室通过引进和培养,现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总数达36人,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的研究团队,在29名研究人员中,27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具有高级职称,26人为50岁以下中青年人才,2人获何梁何利奖,15人为云南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近5年培养毕业硕、博士246人,实验室已经成为西部一流生物多样性研究、吸引和聚集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

    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张克勤教授

    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立于201011月,由2024新澳门全年免费原料网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农学院共同建设。实验室现有学术(学科)带头人及固定科研骨干人员61人,以中青年博士为主(占四分之三),其中正(副)高级职称者约占60%。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分配与合理利用、国际河流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国际河流健康与流域生态安全维护以及国际河流区跨境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实验室以国际河流、跨境水资源和跨境生态安全三大特色研究主题,凝练了一支较稳定的研究团队,与国际国内从事“国际河流”研究、保护与管理的知名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已成为我国跨境资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以何大明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建立了纵向岭谷生态系统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的理论体系,创建了陆疆跨境生态安全综合调控模式。高原高山峡谷区大型梯级开发的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实验室的系列研究成果为国家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生态安全维护与相关重大政策制定、高原湖泊环境与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等,有突出贡献。


    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何大明教授

    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45月认定成立,由澄江生物群发现者侯先光教授担任主任。实验室现有研究队伍总数为9人,其中研究人员8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年龄在30岁上下),形成了由年轻博士组成的研究团队,团队全员团结合作,学术气氛浓厚。实验室以瞄准云南省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古生物资源,探索科学理论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学术宗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澄江动物群研究、磷酸盐化石群研究、云南省早期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和云南重大地质事件中环境研究等方面。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科研成绩斐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总经费720余万元),在国际学术杂志发表数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包括1Science2Nature。实验室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中国十大科学发现、2008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新中国60大科技成果、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和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等荣誉。多年来,实验室在澄江动物群研究及磷酸盐(含Orsten型)化石研究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并推动实验室在这两个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合作研究与扩展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实验室应邀在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成功举办澄江动物群研究成果及化石标本展,极大增强了澄江动物群的国际影响。

    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侯先光教授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2月,是我省计算机软件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留英博士、二级教授李彤担任,现有研究人员60人,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8人,外籍专职研究人员2人。实验室拥有9个国家级品牌和13个省级品牌。实验室设软件工程与软件工程环境、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工作流管理与业务流程建模、娱乐计算、先进网络计算、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工程等7个研究室。实验室围绕上述方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在“软件过程建模与验证研究”、“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李彤教授(右)为图灵奖获得者Hopcroft院士(左)颁发荣誉教授聘书


    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本次评估中表现优异,反映出我校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今后我校将认真总结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凝聚高素质科研团队、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作用,为我校迈进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和服务云南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科技处
    二0一三年一月三十日